3天入湖1010万尾鱼!红碱淖再添“新活力”

3天入湖1010万尾鱼!红碱淖再添“新活力”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18 15:2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0月13日至15日,陕西红碱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称红碱淖管理局)在七卜素河河道和红石岛开展2025年度耐盐碱鱼类增殖放流活动,共成功放流瓦氏雅罗鱼870万尾、鲫70万尾、达里湖高原鳅70万尾。此次耐盐碱鱼类增殖放流,不仅可以补充和优化水生生物资源,还将进一步改善红碱淖流域生态环境,有效促进鱼类生态链恢复。

2022年,红碱淖管理局在开展水生生物调查时发现,湖内有野生瓦氏雅罗鱼、鲫、达里湖高原鳅和北方泥鳅四种耐盐碱鱼类分布,但资源量均较少。为了增加湖区鱼类资源量和丰富湖区水域生物多样性,2023年和2024年,红碱淖管理局共驯化放流瓦氏雅罗鱼230万尾、鲫200万尾。监测结果显示,放流湖区内的瓦氏雅罗鱼与鲫生长状态良好。在此基础上,今年红碱淖管理局扩大鱼类驯化放流规模,三种鱼类总尾数达1010万尾。其中,仅湖域优势鱼种——瓦氏雅罗鱼放流870万尾,三年累计放流1100万尾。

据红碱淖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入秋以后,随着红碱淖降雨量的增加,湖水高锰酸盐指数由年初的16mg/L降低至7.2mg/L,水质得到显著改善,有利于今年驯化放流的耐盐碱鱼类更好地适应红碱淖环境,进一步增加湖内鱼类资源量。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马腾)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