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第三届“中国航空数智能力建设及工艺设备博览会”(CAEE2025)在西安临空会展中心盛大开幕。作为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西咸新区法院主动靠前服务,以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为目标,将定制化司法服务嵌入博览会全流程,为“临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精准画像:为航空智造产业链定制“法律体检”
“我们研发的航空机械涉及商业秘密,秘点鉴定费用高”“航电系统软件被‘仿界面’算不算侵权?”博览会上,参展企业的法律疑问直指航空智造领域的痛点。为精准对接需求,西咸新区法院组建由商事与知识产权审判业务骨干构成的“司法助力航空盛会”法律服务团队,通过与主办方、参展商深度沟通,全面征集企业诉求。
团队围绕航空智造产业链的设备采购、技术授权、供应链协作等关键环节,梳理潜在法律风险,为不同规模、不同产业链位置的企业勾勒清晰的法律需求“画像”。同时,印制《临空经济商事活动风险提示书》《知识产权宣传手册》等指引合页,将风险防控前置,实现“方案适配行业、服务精准对接”的初衷。
嵌入服务:法治赋能展会全流程
“以前觉得法院是‘事后救火’,现在才知道还能‘事前防患’。”一位参展企业代表的感慨,道出了法院驻场服务的价值。而法国法孚集团(Fives Group)参展代表也评价:“作为跨国工业企业,我们期待深化与中国企业的合作,感谢中国法院提供的专业司法服务。”
本次博览会展览面积达3.5万平方米,吸引全球230余家企业参展,汇聚大量航空产业创新技术与产品。展会首日,西咸新区法院便为国内外展商、客商及观众提供商事、知识产权、劳动争议等法律咨询与纠纷解决指引300余次,发放法律风险防控指引手册400余份,以“靶向准、服务优、覆盖全”的法治赋能,助力企业快速掌握适配自身业务的法律标准。
长效护航:法治为航空产业“添翼”
法治,是航空智造产业“飞得更高更远”的隐形机翼。西咸新区法院的驻场服务,并非临时举措,而是延伸审判职能、以司法之力护航“一带一路”法治化营商环境与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的具体实践。
未来,法院将持续发挥产权保护、激励创新、维护市场秩序的职能,以更务实、更高效的司法服务,为企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助力航空产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
第三届中国航空博览会上的“法院身影”,是司法服务主动对接产业需求的生动体现。西咸新区法院以定制化、嵌入式的法治服务,不仅解决了参展企业的当下难题,更为临空经济长远发展筑牢了法治根基,为“一带一路”沿线航空产业合作搭建起稳定的法治桥梁。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 | 丑程瑶 李佳龙 郭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