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至29日,第32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在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举办。本届农高会以“新质生产力·农业新未来”为主题,吸引161万人次线下参观,1893万人次线上观展,全网总阅读量达6.5亿人次,海外总阅读量突破1.5亿人次,交出了一份服务“三农”、推动农业科技升级的亮眼答卷。
多维布局 打造农业科技高能级平台
本届农高会由中国农业展览协会、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中国农业科技国际交流协会、中国农业国际交流协会、杨凌会展集团主办。突出市场化办会理念,构建展览展示和会议活动双核心内容体系。展览展示涵盖室内展、田间展、云上展、海外展4大板块,室内展总展览面积14万平方米,设置43个专题展区,全景式展示了国内外1800多家企业的9600多项最新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
会议活动则围绕论坛、成果发布、投资贸易等板块,举办了2025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议、2025国际苹果产业科技创新大会、第七届全国农民教育发展论坛、2025乡村振兴论坛、种业创新论坛、第五届世界奶羊产业发展大会等20项重点活动,同期举办其他会议活动40项。此外,9800家企业线上参展,利用数字化手段释放农高会农业科技成果展示、销售“长尾效应”,让全球观众足不出户线上沉浸式体验农高会。
科技凸显 全链条展示前沿成果
展会持续聚焦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这一时代命题,多场高端活动汇聚智慧力量。第七届杨凌种业创新论坛邀请10位院士专家分享了种业最新研究成果,国家级分子育种创新服务平台杨凌分中心正式揭牌;乡村振兴论坛邀请“三农”领域专家学者,以及浙江、湖南等地代表,深入探讨合作经济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新路径、新模式。2025年农耕文明研究国际学术会议分享了近80项学术成果;中国气象局启动“丝路·知天”气象服务平台,中国·乌兹别克斯坦苹果气象服务中心海外基地揭牌,推动农业气象科技跨区域、跨国界应用。
同时,为期4天的百名农科专家咨询服务活动同步进行,现场接待群众3.5万人次,线下线上解答群众咨询问题1.2万余条。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本届农高会全方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无人化植物工厂、AI辅助育种系统、智能植保无人机等一系列全球农业科技前沿水平的创新成果集中亮相;第二届睿抗(杨凌)全球农业机器人应用赛汇聚全国4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加速智慧农业技术产业化;田间展设置11个综合展示点和13个参观点,示范“五良”集成技术、让农业科技“看得到、摸得着、听得懂、学得会、带得走、用得上”。
此外,杨凌农高会常年展—农品汇在本届展会精彩亮相,涵盖供销常年展、苹果常年展、农遗良品展等三大板块,标志着农高会从每年5天展会升级为365天持续开放的新模式,实现了从一年一届的盛会到常态化展销平台的跨越升级。
开放升级 链接全球农业合作
作为国际农业交流重要窗口,本届农高会吸引5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27个上合组织国家全员亮相,13名外国副部级官员共274名外国重要嘉宾出席相关活动。同时,在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议上发布基地建设成果清单及技术成果,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培训学院揭牌成立;第十九届杨凌国际农业科技论坛汇聚80余名中外嘉宾,探讨绿色发展路径;切实举办上合组织国家农产品推介等10余项国际交流合作活动,推动中国技术与方案服务上合组织国家农业发展与减贫事业。
展会期间,230余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首发首秀,50项农业“四新”成果进行了权威发布和路演推广;中国农科院发布了在绿色种植、健康养殖、农业信息化等领域100项具有先进性、适用性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和1000余项优秀科技成果;从462项优秀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中,评选出“后稷特别奖”40项、“后稷奖”120项。
此外,全国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大赛吸引530个优质项目参赛,经多轮评审,18个项目脱颖而出获奖,其中4个项目成功落地杨凌。
市场化方面,“与辉同行”直播逛馆2.5小时期间同时最高在线超36万人,970万人次线上观看,逛馆直播及主题直播共计销售超108万单产品,总销售额超过5700万元。大会合同签约额258亿元,会期现场交易额2.73亿元,展会收入比去年增长20%以上,同时通过“农业人才会客厅”提供上万岗位,实现科技、产业、人才的深度融合。
本届农高会以“精简、务实、高效、安全”为办会目标,“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数字化、品牌化”水平再跃升。下一步,杨凌农高会将继续坚守服务“三农”宗旨,持续改革创新,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深化农业国际合作注入更多新动能。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张海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