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区第十六小学:让戏剧赋能成长 让童心绽放光芒

西安高新区第十六小学:让戏剧赋能成长 让童心绽放光芒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15 15:1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把舞台搭在教室,把剧本写进童年。”近日,西安高新区第十六小学 “羚动戏剧社团” 的孩子们全情投入原创儿童剧《我有一个“鸟”爸爸》的排练中。标准的弯腰、利落的转身,天真烂漫的脸庞上透着十足的专业范儿,这正是该校坚持三年的 “戏剧普惠教育”孕育出的生动成果——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在戏剧滋养中收获成长。

普惠筑基+跨融赋能 戏剧教育浸润童心

“艺术不是课外加餐,而是成长主食。”西安高新区第十六小学党支部书记、副校长刘瑾介绍,学校将戏剧纳入“2+N”课后服务课程体系,打破“特长生”壁垒,实现“全员、全学段、全免费”覆盖:一年级感知律动,二年级体验角色,三至六年级创编剧本,每年200余名学生“零门槛”登台。“一个都不能少”的普惠理念,让每间教室都成为“小剧场”,每个孩子都拥有专属“角色卡”。

与此同时,戏剧教育更注重跨学科融合与核心素养培育。“戏剧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国家一级演员刘远每周三准时入校,以“肢体游戏—情境对话—角色共创”三级课堂模板,引导学生在“玩”中释放天性、在“悟”中学会共情。在十二生肖主题课上,学生自主设计“萌虎”服装、编写“鼠王”台词,一场20分钟的即兴展演,有机融合语文、美术、音乐三门学科知识点,实现“跨学科+核心素养”双提升。

师资造血+文化联动 戏剧实践提质扩面

戏剧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教师。学校精准对接需求,邀请上海戏剧学院徐煜教授、跨学科教育戏剧专家雷晓彤开展“订单式”培训,内容涵盖“课本剧创编”“舞台调度”“儿童心理”“多元评价”等核心模块,累计培训教师120人次,形成校本教材《小学戏剧活动30例》。“以前怕上戏剧课,现在能把数学概念编进剧本。”青年教师王璇的话语,道出了师资赋能的显著成效。

从校内课堂到校外舞台,戏剧更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把经典搬上舞台,让传统走进童心。”在2025年西安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学校与西安儿童艺术剧院联合推出《劝学三迁》互动版,学生与专业演员同台飙戏,现场掌声此起彼伏。活动后,学生自发成立“国学小剧场”,将《木兰从军》《司马光砸缸》等经典故事改编为15分钟微短剧,走进社区开展公益演出6场,惠及群众800余人,让传统文化在舞台上“活”起来。

三年深耕结硕果 普惠艺术辐射延伸

三年深耕,戏剧教育在高新十六小结出累累硕果。数据显示,学生参与率达100%,累计创编原创儿童剧42部,斩获省级以上艺术展演奖11项;教师开发戏剧融合课例65节,3节课例入选省级精品课;家长满意度从92%提升至98%。追踪问卷显示,参与戏剧社团的学生在“自信心”“表达力”“合作意识”三项关键指标上,平均提升幅度超30%。

“戏剧不是少数人的天赋,而是每个孩子都能携带的‘表达力’。”刘瑾表示,下一步学校将依托“智慧校园”平台,建设线上“戏剧资源库”,同步辐射周边6所薄弱学校,让普惠艺术之花在更多童年枝头绚烂绽放。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记者:秦峰 通讯员:李聪迎)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