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十四五”硕果盈枝 经济总量迈过3.55万亿 高质量发展走实走深

陕西“十四五”硕果盈枝 经济总量迈过3.55万亿 高质量发展走实走深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19 20:2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1月19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首场活动。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王青峰,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何钟,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杨武民、温志刚、张昭、徐田江出席,介绍陕西“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单舒平主持。

综合实力稳步跃升 经济总量迈过3.55万亿元台阶

“十四五”是陕西攻坚克难、积厚成势的五年。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全省经济始终保持“运行稳中有进、动能加速向新、结构持续向优”的良好态势。王青峰介绍,2024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5万亿元,稳居全国第14位、西部第2位;人均生产总值预计突破1.3万美元,位列全国第12位。展望2025年,全省经济总量预计较2020年增长约1万亿元,“相当于额外新增了一个陕北的经济总量规模”。

发展质效同步提质增效,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6%,显著高于同期经济增速。全员劳动生产率、研发经费投入等核心质量效益指标均顺利达成规划目标,省“十四五”规划中9项约束性指标全部高标准达标。基础设施硬件支撑愈发坚实:五年间累计开工重大工程项目2144个,完成投资3.05万亿元,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引汉济渭等标志性工程相继投运,西延高铁通车进入倒计时,全省高铁在建规模稳居全国前列。

创新驱动赋能升级 新质生产力动能强劲

陕西始终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同频共振。王青峰指出,全省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稳居西部第一,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跻身全国第10位,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数量位居全国第2位。大国工程中“陕西力量”持续凸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聚合功能不断放大,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预计突破5000亿元大关。

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初见成效。能源工业“压舱石”作用持续筑牢,煤炭年产量达7.8亿吨,天然气、原油产量分别位居全国第3位、第4位。先进制造与新兴产业加速聚链成群、发展壮大,形成5个国家级产业集群,钛金属加工、单晶硅片、重卡变速器产量稳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00万辆。数字经济与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40%,服务业规模已占据全省经济半壁江山。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生态人文底色愈发鲜明

陕西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张昭介绍,“十四五”期间全省累计新增就业超21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速达6.6%,城乡收入比进一步缩小至2.57:1,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

“一老一小”服务保障能力实现质的提升。全省累计建成养老床位23.2万张、托位18.2万个,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达492个,养老育幼服务覆盖范围持续扩大。教育医疗短板加速补齐、水平持续提升,全省高校数量达112所,83个县(区)医院全部达到国家二级医院标准,群众就医就学更有保障。文化软实力持续增强,西安成为全国热门旅游打卡地,《西北岁月》《装台》等一批优秀电视剧登陆央视热播,陕西文化魅力持续彰显。

生态保护治理成效亮眼。秦岭陕西段环境优良面积占比高达99.4%,黄河干流陕西段水质连续三年稳定保持Ⅱ类,汉丹江出境水质持续稳定在Ⅱ类以上。温志刚表示,陕西已连续两年在全国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中获评优秀,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火电,绿色发展底色愈发浓厚。

展望“十五五”,王青峰强调,陕西将锚定“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的目标定位,以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与气魄,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奋力追赶、敢于超越,续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记者:秦峰 实习生:韩博轩)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