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筑屏障 平安暖兴平——兴平检察以融合履职绘就民生幸福底色

法治筑屏障 平安暖兴平——兴平检察以融合履职绘就民生幸福底色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23 14:2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平安,是街巷烟火气中的安心徜徉,是书桌前的专注研读,是成长路上的无忧笑颜。陕西兴平市人民检察院始终以“高质效办好每一起案件”为标尺,在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中主动担当,通过“四大检察”融合履职堵塞治理漏洞,用坚实的法治力量为平安兴平筑牢根基,让平安成为这座城市最鲜明的底色。

秉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兴平检察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将法治防线筑在群众身边。刑事检察领域,重拳打击严重暴力、电信网络诈骗等危害社会安全的犯罪行为,全力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公益诉讼检察紧盯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等民生重点,通过“办案 + 监督 + 治理”的融合履职模式,深入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守护群众 “舌尖上的安全” 与 “身边的绿意”。同时,该院立足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保障等关键工作,精准提供司法服务,既依法惩治违法犯罪,又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平安建设既有雷霆万钧的力度,更有司法为民的温度。

“每一朵少年之花,都该在法治阳光下绽放。”兴平检察“向阳花”未检工作室始终践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落到实处。针对校园霸凌、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等突出问题,工作室检察官不仅为受害未成年人提供心理疏导、司法救助,帮助他们走出阴霾、重拾信心,更以法治副校长进校园、案例普法宣讲等形式,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知识送进课堂。通过生动鲜活的案例讲解,引导家长切实落实监护责任,教会孩子们用法律武器守护自身权益,从源头遏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与受害风险,为青春成长保驾护航。

在兴平的社区、村镇,“槐里小屋”早已成为群众身边触手可及的“法治家园”。作为12309检察服务中心的延伸阵地,这里承载着接待群众、化解矛盾、提供法律咨询的重要职能。无论是家长里短的邻里纠纷、棘手的婚姻家庭矛盾,还是关乎权益的刑事申诉、法律疑问,群众都能在这里得到检察官的耐心接待与专业解答。工作室创新 “线上 + 线下” 服务模式,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服务热线畅通申诉渠道,线下开展 “送法下乡”“检护民生” 等专项行动,把《民法典》《反有组织犯罪法》等法律知识送到群众家门口,让 “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的理念深入人心。

平安建设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全民共建共享的事业。兴平检察始终严格落实 “谁执法谁普法” 责任制,将普法工作融入办案全过程。在化解矛盾纠纷时释法说理,让群众明辨是非、认同判决;在开展司法救助时传递法治温度,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司法关怀;在 “向阳花” 护苗、“槐里小屋” 便民等品牌服务中普及法律知识,从预防养老诈骗的温馨提示,到守护未成年人的法治课堂,每一次普法宣传都是在为平安兴平添砖加瓦。

法治如灯,照亮平安之路;检察如桥,连接民心所向。兴平市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以高质效检察履职深化 “四大检察” 融合发展,让 “向阳花” 常盛不衰,让 “槐里小屋” 暖意融融,与全市群众携手织密平安防护网络,让平安的阳光洒满兴平的每一个角落,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编辑:秦峰 通讯员:王议梅)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