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高校教学 西电研讨会赋能中西部高校教师数智升级

AI赋能高校教学 西电研讨会赋能中西部高校教师数智升级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24 14:0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1月21日至22日,“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研讨会暨中西部高校青年教师融合式教学进修项目线下学术交流会” 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顺利召开。

本次会议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指导,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联合慕课教学西部行工作组、eMOOC 联盟、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分会共同主办,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协办,学堂在线提供技术支持。会议主论坛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办公室主任杨明磊、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副主任赵大虎、教务处副处长云广平共同主持,来自全国多所院校的领导、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人、项目参与教师及一线教师代表等600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会。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吴振磊在致辞中指出,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深刻重塑教育形态,推动AI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必须回答好的时代命题。他介绍了陕西省在推进“AI+教育”方面的初步成效,并重点解读了近期发布的《陕西省“人工智能+教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吴厅长从构建智能化教育基础环境、拓展多元化应用场景、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师生AI素养、深化研究与国际交流五个方面,勾勒了陕西未来三年“AI+教育”的发展蓝图,并表示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凝聚共识,汇聚合力,共同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王泉表示,教育数字化已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与核心优势。他回顾了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统筹组织,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实施的“中西部高校青年教师融合式教学进修项目”取得的显著成果,分享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项目实施中形成的“严选课程—精细管理—多元考评— 政策保障”闭环运行机制及产生的积极辐射效应,并表达了与各兄弟院校深化协作,依托数字资源与先进技术共同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的殷切期待。

大会报告环节,与会嘉宾围绕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实施路径、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的教育应用、学科建设中的AI赋能实践、中西部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结合自身研究与实践,分别就AI赋能教育教学成果、智慧教学生态系统构建、教学资源共享探索、AI赋能教学改革与数智课程建设、智慧教学探索等主题,分享了前沿理念与鲜活案例。同期设置的“学科引擎”分论坛,聚焦多学科领域,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在特定专业领域课程建设、教学创新及教师发展中的应用路径与实践挑战。

此次会议不仅是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一次高水平学术交流,更是推动中西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未来,各参与单位将继续深化合作,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创新路径,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据悉,“中西部高校青年教师融合式教学进修项目”自2022年秋季学期正式启动,已开展五期,由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承办,通过“克隆班”等技术,共开放423门课程,惠及2.5万名中西部高校青年教师,并在2025年春季学期聚焦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开设了37门AI赋能教育教学特色课程,有效提升了参培教师的数智化教学能力与课程本土化改造水平。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编辑:秦峰 通讯员:杨楠 林荣华)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