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红领航食安蓝 商洛“外卖骑兵”化身“食安哨兵”守护舌尖安全

党建红领航食安蓝 商洛“外卖骑兵”化身“食安哨兵”守护舌尖安全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27 11:2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当外卖骑手穿梭于城市街巷,他们不仅是美食的传递者,更成为了食品安全的“流动探头”。陕西省商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创新推行的“食安哨兵”工作机制,将党建红色势能精准转化为食品安全治理效能,探索出一条“党建+行业监管”的社会共治新路径,为网络餐饮安全筑起了一道移动的、广泛的坚固防线。

党建引领聚合力,从“管理对象”到“治理力量”的华丽转身

商洛市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非公经济组织党委的核心统筹作用,将“党建+行业监管”理念贯穿工作始终,构建起“党建引领、政企联动、业务协同”的一体化工作机制。非公党委牵头总协调、总调度,联合餐饮监管、综合执法等及“美团”“饿了么”等网络订餐平台驻地机构,动员和凝聚平台企业与骑手党员力量,把党的领导落实到“食安哨兵”选聘、培训、管理、激励各环节。

各县区局非公党委积极响应,全市各县区相继举行“食安哨兵”聘任仪式暨培训会,120名责任心强、素质过硬的外卖骑手从昔日的“管理对象”正式变身“治理力量”,戴上了“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的红袖章。这一转变,不仅为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提供了有效载体,更让党的旗帜在基层治理一线高高飘扬。

精准赋能强本领,锻造“会查能识敢言善报”的专业哨兵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确保“食安哨兵”有效履职,市局指导各县区聚焦实战需求,开展系统化、标准化岗前培训。《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基础知识、餐饮服务操作规范要点、常见食品安全风险隐患识别方法,以及“监督员”工作职责、信息反馈流程和沟通技巧等内容被纳入培训课程。

培训重点围绕商户证照公示、后厨卫生、“三防”设施、从业人员健康管理、食材贮存、餐具消毒、外卖封签使用等关键环节进行细致讲解,确保骑手“会检查、能识别、敢沟通、善反馈”。通过精准赋能,骑手队伍的专业优势被转化为食品安全监督的“火眼金睛”,他们在日常取餐、送餐过程中,便能灵活开展“随手拍、随手记”式的柔性监督,成为了穿梭在大街小巷的食品安全“流动探头”。

机制创新求长效,构建“发现-反馈-处置”的闭环管理体系

为确保“食安哨兵”机制规范运行、持久发力,商洛市市场监管局指导各县区探索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明确“食安哨兵”承担监督、预警、服务“三大职能”,细化“七查七看”或“五查五看”等具体监督内容,让监督工作有章可循。

一条“发现-反馈-处置”的快速响应渠道被打通。骑手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将问题线索上报平台或直接反馈至市场监管部门专人处理。对“食安哨兵”反映的问题线索,实行统一受理、分类处置、闭环管理。一般性问题督促立行立改,违法违规线索迅速组织核查依法查处。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通过骑手渠道已收集多条有效线索,据此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进行当场处罚乃至立案查处,实现了社会监督与行政监管的无缝衔接。

激励保障促常态,让“食安哨兵”站得稳、干得好、有奔头

为激发“食安哨兵”的履职热情,商洛市市场监管局出台《食安哨兵动态管理制度》《食安哨兵奖励激励制度》等,坚持“严进宽出”,对履职不力者动态调整,对表现突出者通报表扬,并优先列为党员发展对象、推荐评选“最美骑手”“先锋骑手”等,给予精神与物质双重激励。

同时,积极落实暖“新”服务,洛南县、商南县等地率先设立“暖新爱心餐馆”,为骑手提供歇脚、充电、饮水等暖心服务;镇安县等地建立“红色驿站”,打造“红色加油站”,并协调解决停车、进小区、劳动保障等实际困难,切实增强了“食安哨兵”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为机制的常态长效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多方共赢见实效,小切口推动网络餐饮监管大变革

“党建+食安哨兵”机制的创新实践,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监管触角得到有效延伸,弥补了基层监管力量不足,实现了对网络餐饮商户更广泛、更频繁的日常监督,使隐蔽问题得以及时发现。治理效能大幅提升,推动了食品安全监管从单一政府主导向多方协同、社会共治转变,形成了“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良性互动。

行业规范水平显著提高,倒逼网络餐饮平台和入网商户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自觉规范经营行为,相关领域投诉举报量显著下降。新就业群体活力被有效激发,为其搭建了参与社会治理、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推动了党建与新就业形态发展的深度融合。

下一步,商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双向赋能、共建共享”的工作思路,持续深化“党建+食安哨兵”机制,进一步扩大“食安哨兵”队伍覆盖面和“暖新驿站”服务网络,优化完善管理激励和线索处置流程,让这道流动的“红色防线”更加坚固,为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大的“红色动能”。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记者:秦峰 实习生:韩博轩)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