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夜市食品安全与环境的一些调查与思考

作者:刘军永 来源:陕西传媒网
2017-07-24 18:21:00
分享

西安曾经流行着这样一个段子:

张三发微信约朋友李四吃晚饭:“在吗?一会喝点?”

李四:“在呢!昨晚在张飞烤肉喝大了!”

张三:“咱今少喝点,马道巷又开了个秦琼串串美得很!”

李四:“嗯,我听说了,那咱就少喝点啤的,叫上王二!再叫上赵五?”

这本来是年轻人晚上约酒的事,却道出夜市与人们生活的密切程度。还有一个夜市牌子打着这样的广告词: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一顿烧烤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两顿。虽说是调侃,也说出了夜市在人们生活中的份量。

每逢夜幕降临,各种各样的摊位成规模地出现在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占据了每一个能占据的路边街口,形成大大小小的夜市。随着城市改造的不断推进,饮食行业房租、人工费及原材料成本的不断攀升,利润空间渐小,店面关张极快,摆摊经营成为许多人的选择;加上门槛低、投入少,经营还不用办理各种手续,摆摊也作为大量外来人口的首选行业,这是夜市不断扩张的原因之一。

夜市,即夜间集散市场。这是一个传统行当,盛行于北宋时期。在《东京梦华录》中就可以看到当时都城东京(现河南开封),夜间贩售杂货、饮食小吃、杂要等买卖的场面。现代的夜市则起于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时期,繁荣至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的更加丰富,夜市已成为一个以吃喝为主的宵夜市场。在西安,著名的有大学南路、东新街、洒金桥、龙首村、甘家寨夜市等等。夜市的饮食以烧烤、串串、各种面食居多,外带包子、夹馍、米线、凉粉、凉菜、炸土豆、烤面筋等等大约上百个品种。

夜市是“吃货”的“深夜食堂”,在这里,国人爱吃、会吃、能吃的情怀表现的淋漓尽致。夜市更是年轻人的“夜宴”,如果问夏天最火的夜生活是什么?嗨歌?追剧?不!是夜市!大家在朋友圈晒得都是在什么夜市吃的什么。

对于夜市,有人认为这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休闲的方式和消费观念,体现着时尚、风俗、文化、历史的缩影。虽然有一些不和谐的地方,但不失影响力;有人认为这是城市管理的顽疾,始终与脏乱差脱不了干系,直接影响城市的容貌,应一取了之。

面对夜市,听听各个群体怎么说

通过近两个月时间与一些市民、游客等消费群体和部门人员及社会学者的交流,对夜市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知。

吃夜市的人怎么说

常先生(24岁,某公司业务员,吃夜市的经历有3年):“在夜市吃饭没有拘束,夏天坐在外面喝着啤酒吃着各种小吃,消费又不高,大家说见闻、谈业务想聊几点聊几点,还能认识新朋友,所以我经常来。”

穆先生(45岁,某品牌总代理,吃夜市的经历有15年):“真没想到西安的夜市这么有名气,连外地人都知道!前一段我在外地谈一个业务,客户一直没有签合同。端午节的时候人家主动联系要来签合同,还说顺便带全家来西安耍一下。正想着在哪招待人家,客户的女儿在电话上说只要能吃夜市的甑糕、粉蒸肉就行。来了以后顿顿吃的不重样,花钱还不多,人家很高兴。”

李先生(50岁,某单位部门中层,吃夜市的经历有12年):“忙活一天累得很,下班叫俩伙计找个夜市,这个摊子弄点烤肉、那边要点凉菜,自己带瓶酒一吃一喝回了,这比在外面应酬还吃着舒坦。”

蔺先生(38岁,某社区居民,吃夜市的经历有11年):“这天气太热了,家里人少又不想做饭,在门口寻个夜市想什么吃什么,又省事又舒服。”说着,还顺手指指桌上打包的三鲜米线和烤鸡翅说:“一会给媳妇捎回去。”

尹女士(30岁,某公司文员,吃夜市的经历有2年):“我以前最爱夜市的涮牛肚了,现在再不去了。上周吃了一回半夜回来拉肚子都脱水了,打了好几天吊瓶。然后去寻摊主,人家光着膀子叼着烟,用串牛肚的签子挠着痒说怎么可能?再一看那牛肚就在编织袋上放着,苍蝇叮来叮去,托盘和碗筷堆在一个脏水盆子里,当时就吐了!”

顾女士(35岁,杭州游客,第一次去吃夜市):“好早就听说这里的夜市好好吃的,出了宾馆在路边找到一家一看,一个大锅旁边就是个垃圾筒,油乎乎的餐具在一盆水里一涮就拿出来了,满地的卫生纸、酒瓶瓶盖和酒鬼吐的......看我们犹豫,一个老板一样的男人吼道,外地的?不吃走人!”

董先生(31岁,某公司文员,吃夜市的经历有5年):“我经常加班后到夜市花十几块吃东西。吃过很多摊子,但后来发现自己还是喜欢吃那些调料味重、闻着特别香的东西,很过瘾。天气这么热,他们又没有冷鲜箱,食材肯定要靠调料压一压的。后来一同事告诉我,现在的添加剂很多,点一滴什么香一锅米线的汤就很好喝。有的里面可能放大烟壳(罂粟壳)。”

李女士(35岁,某私企职员):“我从来不吃夜市。我家住的小区门口有个市场,早上上班再着急开车也出了巷子口,全都是卖早点的。下午下班回来,有时一个多钟头也进不了家,推三轮车带个炉子卖夜市的堵严了,满地扔的都是塑料袋包装纸,那些小贩一手收钱一手抓吃的,看着太恶心了。”

向先生(65岁,退休干部):“我们楼下有个夜市,油烟废气、烤肉味熏的人不敢开窗户,每天从下午六、七点到凌晨三、四点,猜拳声、吆喝声、吵闹声一片,看个电视把音量开到最大才能听到,老人无法休息,小娃写个作业都不得安生。”

夜市在给人们生活带来美食与休闲的同时,也的确存在着污染环境、影响交通、噪音扰民及食品安全等问题。

干夜市的人怎么说

赵先生(57岁,从事夜市行业12年):“当初单位一倒闭就下岗了,幸亏厂区门口有个大夜市,大伙就学着人家摆摊从卖包子稀饭弄起。别看起早贪黑的,最起码有稳定的收入和自己的生活,咱这吃夜市的人毕竟多,收入也比一般上班族高多了,能坚持下来的现在都把钱挣了,混的好开饭店买房买车,有的还在环山路开了农家乐。”

洪先生(32岁,从事夜市行业4年)一边收着钱一边串着面筋,说:“我从外地来西安大学毕业后,好不容易找了个工作,成天累成马了,工资还不够养活自己的。后来在土门吃夜市时碰见个卖烤面筋的老乡,批发一根面筋几毛钱烤了卖几块钱,我就辞了工作自己干了,咱能下苦收入还可以,现在忙得很,这不把媳妇都从老家叫来了。”

乔先生(35岁,从事夜市行业17年):“原来自个开个饭店,房租、人工费用太大干不成。现在就在人家饭店门口支个摊,晚上卖点小炒什么,交点挂靠费不用办什么健康证、许可证的,咱这摊子要比那些干净多了。”

翟先生(25岁,从事夜市行业9年)一边挠着头一边说:“我刚来西安时在饭店当伙计娃,后来一看饮食利润大,西安吃夜市的人又多,就自己干了。这几年把老家的人都带出来卖烤土豆,大伙租的房都在一起,晚上一起出摊,遇到其它人抢地盘互相帮个忙,我还叫老乡一起跟城管抢过炉子......”

马先生(41岁,从事夜市行业21年)一边翻腾着手里的烤肉签子一边吆喝着:“在家吃,做饭累,天天酒店又太贵,食堂吃腻了来咱这,换个口味包你爽,甭管你是夜场的还是跑车的,忙活一天还得犒劳自己的,天南的海北的闻着香味来了没说的……快坐,老买主来了!”

夜市的确解决了一些城市就业与外来人员生活工作问题,但其中有“谋生”与“谋利”的区别。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等法律法规知识的掌握情况与个人素养都参差不齐。

城市管理者怎样说

贺女士(55岁,道路清扫保洁员,从事行业工作10年):“我负责打扫的这条街上有个很大的夜市,一开张就像吸铁石一样把各色各样吃饭的人、电动车、摩托车都吸来了,路堵的人走都走不过去。每天晚上三四点散摊后,就跟电影上演的打过仗一样,遍地都是一次性纸饭盒、筷子、卫生纸,还油乎乎的难弄的很,一般要干到早起六点才能把垃圾都拾掇完。”

史先生(60岁,道路清扫保洁员,从事行业工作17年):“保洁员一天到晚三班倒,最难打扫的就是夜市那块,全靠一把扫帚,每次都是一边喊一边扫,完了还要把垃圾拉运到收集站去,甭提多累人了。有的摊子图省事,污水泼到马路上,把泔水直接倒进下水道,都堵实了,路边的绿化带也都让那些吃饭的尿尿,烧死完了。”

段先生(40岁,城管队员,从事专业工作17年):“每天不是领导批示、群众投诉,就是媒体曝光。我们大部分的工作精力都用在清理取缔占道经营上了,还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你来了,他(摊贩)走了,你刚走,他又来了,打游击弄得人疲惫不堪。夜市摊子本身投入成本低,大部分一个三轮车,一个烧烤炉子,几张桌子几把凳子,即使被没收了,过几天重操家当又来了,前面弄了几个市场想把摊贩都召集进去经营,没一个星期都又跑出来了。”

寇先生(35岁,城管队员,从事专业工作13年):“在取缔夜市中,最头痛的是执法尺度把握。力度轻了,没人理甚至被摊贩和食客围;力度大了即使正常执法,只要有人喊:城管打人了!马上有人会跟着起哄,拍照片发朋友圈。2014年世界杯期间,全市统一整治占道经营夜市。6月20日晚8点多,我们把城北地区几条街都整治完了,可龙首北路上一家摊点上有一桌客人怎么劝就是不走,还骂骂咧咧的,不能发生争执,还得清理,怎么办?当时带队的是我们局刘书记,他让我们50多名执法人员围着桌子看着他们吃,最后半个多小时那些人才散伙。这个行动当天被媒体称为‘眼神执法’进行了报道,但其中有多少工作的无奈谁知?”

张女士(45岁,食品安全专家,从事专业工作23年):“夏季气温较高,是病菌活跃期,也是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事件的多方时段,路边烧烤、串串、即食凉拌菜、面皮等都存在制作过程及保存条件等食品安全风险问题。菜是否洗净是一方面,即使洗净了在路边敞开摆放还会再次污染。肉类保存条件有限,如若不当,很快就会变质。加工过程中,如若不能烧熟煮透,食物上的细菌、寄生虫卵不能彻底杀灭,食用后极易诱发食源性疾病隐患,这也是最近腹泻病人多的一个原因。”

高先生(37岁,食品安全监管员,从事行业工作12年):“机构改革把餐饮、流通、生产都归了一个部门,各街办也成立了监管所。看起来职能机构到位了,但人少事情多、专业人员没几个,大的门店都看不过来,哪有精力管流动摊贩,监管很难到位。”

吴女士(29岁,投诉受理中心工作人员,从事行业工作6年):“进入5月份以来,投诉夜市的电话逐日增多。但消费者只能说出摊位的大概位置和摊位名,但摊主叫什么,有没有资质一概不知,手里也没有任何消费凭证,处理起来很难。”

卢先生(48岁,办事处工作人员,从事行业工作26年):“马路市场简直就是卫生城市的绊脚石,我们几乎每周都要开展一次整治。一个炉子架个锅,一个水桶一个垃圾桶,露天操作。来源不明的食材苍蝇满爬,灰尘唾沫星子乱飞,很可能就是地沟油、劣质食品;环境吵马路挤,阵阵浓烟顺风飘小区,弄得街道上污浊不堪一片狼藉,不办任何手续还不交任何费用。”

丁先生(56岁,环保监管工作人员,从事行业工作30年):“夜市烧烤确实是产生PM2.5很典型的污染源。一到夏天,烧烤油烟污染治理就成了工作重中之重。但炭烧炉子、劣质木炭市面上到处都有卖的,治理还得从头治起。”

马先生(50岁,派出所警官,从事行业工作25年):“夜市营业时间较长,人员复杂流动性大,晚上因醉酒滋事伤人、砸摊子的事情频发,盗窃分子也经常光顾,因此成为城市治安防范的重点之一。”

王女士(45岁,心理学医师,从事行业工作18年):“进入夏季,气候闷热,人们脾气急躁,加之饮酒后,很容易冲动,稍有一点摩擦就起冲突。”

齐先生(35岁,公安消防警官,从事行业工作16年):“夜市开放式经营,人员复杂,存在很多安全盲区,夜市上电饭锅、煤气罐、煤气灶、电磁炉与煤火炉子、烧烤炉并存,随意拼接和拉电线,违规用火用电现象严重,但大多数经营户都存有侥幸心理,安全无小事啊。”

由此看来,夜市无秩化开设、开放式经营涉及多个部门的管理,各种安全隐患也让职能部门管感到巨大压力。市民要休闲,摊贩要生存。对弱者的天然同情和对摊贩的弱势地位,不能掩盖其占道经营的违规违法行为。

社会学者的看法

宋先生(50岁,某媒体主任,从事行业工作25年):“城市化进程的加强,是社会不断快速发展的成果。人是城市化进程中最核心的因素,政府说的提高生产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就是要把城市管理和群众需要结合起来,要把传承西安地方特色饮食文化与食品安全结合起来。”

刘女士(35岁,某杂志主编,从事行业工作9年):“自有了夜市,就一直有合法与不合法的争议。夜市的确是城市管理的难题,但不应成为古城文明的瑕缺,而应该打造成传统文化的亮点。热闹干净是人们对夜市的最朴素的要求,通过规范的管理,文明的素养的提升,夜市这一传统的经营模式变成为古都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其它城市的做法

上海市从今年3月起推行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临时备案制。采取“定时、定点、一备案”的办法,将小吃摊位纳入监管范围。这一管理思路转变,既解决了摊贩合法经营的问题,也化解了有事无据可管的尴尬局面。

海南省从今年6月起实施食品摊贩监督管理办法。在统筹考虑交通、市容、市民生活环境等因素后,科学划定食品摊贩经营内容或临时经营点,定时、定点、定位数,食品摊贩挂信息公示牌(经营品种、经营者联系方式)进行执业,将食品摊纳入管理范围。

广东创新管理制度,通过立法形式实现了对摊贩由“堵”到“疏”的转变。只要不影响交通、安全和市容,划定时段、路段让摊贩经营。既为执法部门规范管理留下抓手,又实现了小贩、市民、市容的多赢。

山东在治理烧烤夜市上采取 “硬性规定柔性掌握”,变城管为“诚管”,采取一边取缔群众反应强烈的占道经营行为,一边集中打造百姓欢迎的美食街区,着力解决“管轻了无效果,管严了惹民怨”的两难问题。

与全国其它大城市一样,夜市都存在着有需求、存量大、有隐患、监管难等问题,但通过政府部门用心思下大力气,难题还是能逐个破解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

推荐